第六十九章:破釜以求生-《神话之三国争霸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到了此时,刘玄终于明白人脉的重要。
    就算其个人的脑子再灵光,没有外援,没有人脉,想要成其事,难乎登天。
    当然,刘玄不想放弃,更不能轻易服输。
    此时向董卓低头,只怕董卓待他回了京师后,将他吃的骨头渣子都不会剩下的。
    更何况,服输,也不是他刘玄的个性。
    如此,又该如何施为?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既然说到人脉,那么可有能用到的?
    出身兖州泰山郡的王匡,起先在大将军何进手底下担任大将军府掾,何进死后,拜为河内太守。
    他的妹夫,正是执金吾胡母班。
    对了!
    谢承《后汉书》就曾记载:(王)匡少与蔡邕善……。
    《英雄记》亦可从侧面佐证:(王)匡字公节,泰山人。轻财好施,以任侠闻……。
    如此一个大财主,挥金如土,又爱结交,看来与蔡邕相交当属正常。
    那么,这人脉也就出来了。
    王匡既然跟蔡邕相交甚善,是不是可以从蔡邕处下手?
    他虽然赠蔡邕半部曲谱,蔡邕也曾跟何颙联手向董卓求情救下他,但他跟蔡邕之间并没有像他与何颙那样紧密,甚至是君子之交,淡如水。自他领兵出征河东后,他们之间其实是少有联系。
    刘玄当然不会天真的以为,跟他不过一面之缘的蔡邕,会因为他的一封书,而格外青眼相加,然后冒死相助。
    所以直接求助于蔡邕,太过不成熟。
    那么就没有别的路子可走了吗?
    当然有,还有何颙一条路。
    何颙跟他关系紧密,又跟蔡邕谈得来,两个人都是董卓身边的红人,若去书一封让何颙设法周旋,未必不能。等何颙劝动蔡邕,再让蔡邕去书一封到王匡手上,王匡若是认蔡邕这个朋友,当然不会断然拒绝,那么希望也就有了。
    然而,如此一来,书信来来去去,等到到了王匡手上,只怕黄花菜都凉了,哪里能办得成事?
    是远水救不了近火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但若是放弃王匡,直面李傕大军,刘玄又不甘。
    毕竟,李傕之后,还有其他两路人马。
    若是李傕一路都应付不了,遑论其他了。
    所以,这李傕一路必须尽快阻止。
    说到底,唯一的指望,只能是王匡。
    王匡从其后,则李傕不敢轻易放肆。
    既然远水难救近火,蔡邕那边的关系指望不上,而与王匡结盟又是势在必行,那么如今也唯有破釜沉舟、硬着头皮去游说他了。
    若是轻易派出部下,如陈驹,如高顺,只怕王匡会误以为他没有诚意,从而就算有心合作也因为这个原因悍然放弃。
    再说他两个也不是能说会道之人。
    至于能说的卫仲道,好像又太能说了,只怕搞不好能把事情搞砸。
    倒是张辽好歹有两把刷子,军职也不小,是合适人选。
    史书记载,张辽就曾孤身上三公山,说服东海巨霸昌豨,载于三国志。
    第(2/3)页